张伟民 《春眠》
第一次在剪辑室看到张伟民的报道,就不能忘怀。那晚我张着干涩的双眼对着屏幕,细细听完他所有的讲述,生怕漏掉一个字,一个画面。期间深受触动,多次有泪 花泛于眼眶。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我想,这是一个经历过悲喜的人,他身上似是有一种“狂热的天真”,亦有一种“淡然的倔强”,淡然的是经历过风雨,对人、 对事的不争,是一种信仰的倔强。而狂热的是对绘画的执着,不断打破极限,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天真。两极相交,矛盾而和谐地共处。正如尼采在《曙光》中所说 的那样:“伟大的激情在人心深处静静燃烧,吸收了人身上全部的光和热,使他外表看上去平静而冷漠……”
张伟民,1955年,杭州生人。工笔画家,尤以花鸟见长。
张伟民
张伟民对话《宝藏》栏目记者
“我 家院后就是西湖,朝暮相处,耳濡目染大自然美德熏陶与馈赠几十年,从事绘画专业后,更象恋人一般钟情徘徊于万千自然之间。独自观花,是我的一种职业习性, 从最早斜背画板,揣着妈妈为我蒸的糯米饭,到卅年后驾着轿车去赴一场与“花”的约会,这是一种从眼睛到心灵的对白。几十年了,尽态极妍,乐此不疲。”
日本人西行上人有言 “自见彼花之日,心已离身而去。”言谈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身背画板的青涩少年,静立于西子湖畔,痴对一朵含苞的花儿。花儿娇羞,少年不言,心魄却早已被花所蛊,为花所牵。
风月无边 230cm×380cm 纸本设色
这种朴素真挚又细腻动人的情感一如张伟民的画风,略带忧伤的安静和唯美。作品中流露出简约淡雅、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和悲天悯人的感伤情怀,那是一种自然和生命的原真。
“你牵引我到一个梦中,我却在另一个梦中忘记你”张伟民笑着说“这本是戴望舒《初恋女》中关于移情别恋的描写,却对我有了很大的启发,‘你牵引我到一个梦中’,这是感悟生活,热爱审美。‘我却在另一个梦中忘记你’这是探求精神,追寻理想,实入虚出,方为大同。”
“创 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求索的过程,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不能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固步自封,要不断地突破,颠覆自己,如此才能不断进步,愈久弥坚。这 个过程不需要惊世骇俗,但需要有你自己的语言,需要卓尔不群的思考、宽视野的透视力,要有真知灼见,要用你一贯的品行与人格,去持之以恒,去实践探索,去 找寻属于你的风格语言与境界。”
随花逍遥 63cm×82cm 纸本设色
“那作品中为什么会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情怀呢?为什么对生命会有如此深刻的参悟?”
张伟民悠悠地答道“人一生会遇到许多次的临界,有生与死,也有是与非。人生之重莫过于生死之界。我经历了不少,父亲、大伯是眼睁睁地目送他们过界,更有先 生陆抑非、有母亲的前两次脑溢血……。母亲卧病在床,用呼吸机在呼吸的那些个日日夜夜,我就在想, 医术是救死扶伤,是挽救生命。而艺术是创造生命,是延长人的精神生命,是爆发人的精神能量。晚上我陪着母亲,为生命的流逝万念俱灰,而白天我的女儿却和大 部分的毕业生一样,为人生之路崭新的开始而欢欣鼓舞,生命真是奇妙,为此我画了一幅画叫《一夜风霜》,下面这样写着“前生已逝,今日尚存不久,来生太遥 远,臻已动,珍惜今生。唯是也,而久经历练的生命和真诚炙热的情感来演绎人生,以生命换之精神,才不枉人生也。”
张伟民与夫人女儿一家三口
“以生命换之精神,才不枉人生也”张伟民的肺腑之言响彻耳畔,我想起父亲生病的时候,我也有过 此般体悟。二十出头的年纪,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因为父亲患病,夜半时分在医院漆黑的陪护病房整夜整夜地失眠,因为过度的担心和害怕,哽咽到抽搐的经 历。那是第一次,体会到人类的渺小,体会到自身的无奈,体会到一切浮华有如过眼云烟,唯生命诚挚可贵。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一夜长大,似是有千斤压肩,告诉 我,不小了,你该对这个家庭负起责任与担当。
带醉立春风 114cm×80cm 绢本设色
在谈到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计划时,张伟民引用了日本高僧松原泰道的一句话:“50岁前,是打基础,在这阶段里我们往往为立足社会,养家糊口而疲于奔 命,基本上是为别人活着;50岁以后,经济基础已经奠定,职责也已完成,这才是到了实现自我,创造自我最有价值的阶段。”这么说吧,张伟民笑了笑“五十之 前可喻为走路,走快要踩前人脚,走慢则被后面人踩到脚跟,而五十之后,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摆脱了俗事杂务,我要真正做自己想做的事,画自己想画的画, 畅然天地间,与生命同游”。
最后,张伟民说道:“绘画是我少年时期的一个梦,一种初生牛犊之气,不想人生‘春天存下的这点念想’使我一生奔波,为之付出全身精力,成为我毕生的 追求。一时负气有今日,无奈笑看成夕阳。春播,秋收,沧海回望,我想我是问心无愧的。我对得住父母、对得住师长,对得住此生相伴的妻子,对得住漫漫人生 路。”
〈清质澄辉〉480cm×210cm绢本
曾经有位花艺师朋友告诉我,莲花之美,美在花开。不争不抢,不吵不闹,不媚不俗,却自有风骨, 固执地守着“初心”,一瓣一瓣,徐徐开来……而张伟民正如他笔下那些或立或静,或醉或憨的莲花一样,诗意地栖居于世,安静地绽放生命,倔强地坚守信仰,亭 亭傲立于天地水云间,不忧过去,亦无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