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集团动态 > 正文

风雅作品 | 20世纪中国艺术巨匠的传奇人生——“高峰意识”潘天寿、潘公凯艺术研究展暨潘天寿艺术中心在宁波宁海开馆。时间:2024年12月28日

 12月28日上午,由风雅颂扬文化传播集团设计施工的“高峰意识”潘天寿、潘公凯艺术研究展暨潘天寿艺术中心在宁波宁海盛大开馆,潘天寿艺术中心是列入宁海县“十一五”发展《纲要》的一项重点文化实事工程,也是宁海县建设文化强县的重要点位之一,更是彰显宁海文化自信的重要契机。

开幕式现场

潘公凯先生捐赠作品并致辞

潘天寿艺术中心开馆揭牌仪式

展馆以“创新、协调”为设计原则,充分考虑展示内容更新与调整的便利性、强调内容承载性,通过简约大气的设计风格,致力于让空间与功能的价值完美结合,打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国家级美术基地。

展馆现场

展馆共分为潘天寿美术馆、潘公凯艺术馆两大板块,从生平、作品、生活环境等多方位、全视角的展现潘天寿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及其在艺术、教育等领域的突出成就,同时也呈现了国画大师潘天寿次子潘公凯先生的理论、艺术成就。

展馆现场
 

潘天寿美术馆

潘天寿美术馆是艺术中心的核心展馆之一,其展陈以潘天寿先生的生平、教育贡献与创作为脉络,又分为“如画千山铁铸成 —— 潘天寿的艺术人生”、“高风峻骨见精神——潘天寿作品赏析”、“潘天寿年表”、“潘天寿美术教育专题展”、“听天阁诗存——潘天寿诗词”、“潘天寿精品陈列”六大部分。

以文献和图片结合的方式,辅之环形浏览厅,将潘天寿先生的人生轨迹与其教育、绘画、书法、诗词、画论、画史等成就交织叙述,全面呈现潘天寿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高度。

潘天寿出生于宁海,历经不同时期的艺术探索与转变。从早期受家乡风土与传统文化启蒙,到在上海、杭州等地求学任教中不断吸收融合新的艺术理念。

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与新中国的沧桑巨变下,早年孤傲超脱的他,晚年表现出蓬勃雄健的时代风貌,变文人画的萧散淡远为现代艺术的强劲有力,展现了他对民族绘画在新的历史时期关于继承和革新问题的深沉探索。

放映厅播放潘天寿先生的生平事迹,生动展现其从学徒到教师的生涯历程,及其艺术理念与作画场景,进一步感受国学大家的魅力。

作为中国20世纪杰出的国画家、教育家和理论家。在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他富有远见地提出“中西绘画应保持距离,各取所长,不可随意融合”的观点,坚持传统出新,强调对传统精髓的吸收与融合,以其雄健明豁的独特风格体现深刻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潘天寿的艺术风格深得传统精髓而又不囿于传统,其作品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以指墨极具特色,在具体的绘画题材、章法构图、笔墨及设色等方面形成高峰峻骨的个人风格基调,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壤而又深具世界性眼光。

多媒体设备展示大幅作品,触摸互动面板可浏览更多潘天寿先生画作,提升参展过程中观众参与感与趣味性,打造观众与名家大作零距离接触的珍贵体验。

依托宏章巨构的布局方式,潘天寿的作品以辽阔的力量感和粗放的笔触拓展了中国画的审美边界。他善于“造险”与“破险”,在看似不平衡的布局中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张力与和谐的意境。此外他还十分注重全局气势的呼应开合,以静求动,在大开大合中,造就雄浑、奇崛的效果。

通过立体陈设展示潘天寿篆刻作品,将其豪放的笔触进一步实体化,提升观众互动感。

书画篆刻作品也在最大程度上展现了潘天寿对艺术的上下求索,无论是信马由缰的肆意挥洒,还是胆大肆意的雄强苍劲,都是时代下潘天寿艺术理念不断深化的结果。

以时间顺序结合照片、作品等资料,对第一单元进行概括,让观众在观览中对名家生平有更清晰、有脉络的认知。

作为20世纪中国画教育的重要奠基人,潘天寿不仅在现代中国画坛上享有盛誉,更以其深远眼光和革新精神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馆现场

近代以来,传统中国画面临全方位的从传统向现代的激越转型。在这一进程中,潘天寿以其宏观的把握、敏锐的洞察,对中国画的教学问题做出系统而深入的思考,为中国画的独立发展争取名和实,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画教学改革的主张,为建立完整的、独立的、现代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

通过光影效果,将潘天寿诗词书法投射展区弧面墙上,以丰富的文字立体感和流动感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潘天寿先生以笔墨塑造的精神世界。

公教空间,为参展儿童提供名家大作临摹互动,寓教于乐,艺术启蒙。

潘天寿原作厅真品陈列

潘天寿故居,一比一复制并还原杭州潘天寿纪念馆故居室及陈列物件,让宁海市民也能近距离接触大师生活点滴,感受艺术氛围。

围绕内容专题素材,在展馆整体搭建上,风雅对艺术中心空间进行了二次解构深化、造型提炼、动线规划等设计,采用多媒体互动、光影效果等形式,在丰富观众互动体验的同时,直观的将艺术家作品的宏伟通过空间与氛围的相辅相成展示出来,让观众能更沉浸的品味名家的艺术世界。

潘公凯艺术馆

巨幅作品上墙,结合展馆空间墙面,打造强烈视觉冲击,让观众对潘公凯作品的辉宏有具象化的认知。

潘公凯艺术馆通过前厅(作品展示厅)、理论厅、笔墨史文献厅、名家评论厅、建筑厅五个板块,聚焦展现潘公凯先生在美术理论、艺术创作、建筑设计等多领域的杰出成就。

展馆现场

作为著名水墨画画家、艺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建筑与城市设计专家,潘公凯在中国画的继承与推进、现代艺术理论研究、实验艺术、建筑与城市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精益求精,以丰硕的成果成为当代艺坛执着于专业学科跨界实验的成功案例,为未来新型艺术家与文化人的知识型构,践行出了启发性的模式路径。

展览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28日至2025年2月15日,由风雅颂扬文化传播集团设计施工的“腕底春深桃李华——画作联展”也在潘天寿美术中心内举办,该展览主要展出朱颖人、吴永良、童中焘、张立辰、姜宝林五位深受潘天寿艺术精髓影响的艺术家作品。

展览现场

旨在向以潘天寿先生为代表的中国书画教育家群体致敬的同时,彰示中国书画内在生生不息的创造活力和创新基因,鼓舞更多的后来者担负起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新使命。

 

 

↑回顶部